福莲嘉叶何世安 | 燕子窠,到底是什么样的地方可以惊动了敏感词?!

  • 岩茶帝
  • 2021-06-11 23:04:52



毋庸置疑,今年最火的岩茶一定是燕子窠。相关链接:武夷“视”茶,为什么偏偏相中燕子窠?


虽然没有什么大数据,但是就Y老师上一周朋友圈爆款的频次,卖出去的燕子窠首次可以以“吨”为单位,虽然后台粉丝比我们还着急,一直催促着我们“燕子窠到底什么味?”,“燕子窠到底好不好?”,但是作为岩茶圈里的小柯南,先不管它什么味、好不好,我们要认识到的必须是最“正”的那一株。


而在这片被“视茶”的生态茶园里,排在第一位的就是福莲茶业。


燕子窠生态示范茶园


廖红教授团队在武夷山指导的优质高效生态茶园示范基地共1000,福莲示范茶园占800余亩,其中330亩位于燕子窠茶山黄金地带,绝对是首屈一指的核心大户。


最最重要的是,整个燕子窠生态茶园围绕着“视茶”的那条网红水泥路大致分为上下两块,上面那块附山而修,是典型的半坡茶园,这个部分如今绝大多数都属于福莲燕子窠生态试验茶山。下面的茶园则大多数是后期由农田改种而成。


燕子窠茶园卫星图


作为Y老师该有的腔调,自然偏袒着附山而长的茶,所以今天我就随了你们的愿,到底是什么样的茶可以惊动了敏感词?!




01

一家非典型武夷山茶企

引进的非典型山场管理法



福莲掌门人魏莉宁是武夷山难得的拥有国际视野的茶人关联链接:岩茶玩家魏莉宁 | “我想和世界分享岩茶的气质”,这次廖红教授的生态实验项目就是由这样一个非典型的茶企最早引入武夷山的。


福莲掌门人魏莉宁


武夷山原本的山场有一套根深蒂固的管理方式,那就是以客土为核心的“武夷耕作法”,自从武夷山申请非遗以后,首先客土的这个方式现在用的越来越少。


怎么在不过度施肥、不打或者少打农药的方式下生产出好茶,很多茶农都进行了不同的尝试,但是效果未必理想。作为福莲这样的企业,早先年在山场管理上就坚持着不打药不施肥的生态管理模式。但是这个模式的最大难点就是产量太低。


2015一次偶然的机会,福莲嘉叶何世安在武夷山结识了当时还在华南农业大学任职的廖红教授。在向廖教授请教专业知识的同时,廖教授被企业的不施肥不打药的健康理念感动。


廖红教授与何世安


2016年廖红教授到福建农林大学任职,并于同年首次与福莲嘉叶在武夷山开启生态茶园实验。


始建于2015年的首批试验茶园。


早期的实验项目就是大豆油菜和茶树的套种。大豆生物固氮为茶树提供氮营养,油菜根系活化土壤磷钾,为茶树提供磷钾养分。油菜还有生物质制剂前体,可以抑制茶园病虫害;大豆可以引来益虫吃茶树害虫。这是茶园为什么不用或少用农药的根本原因。


除了油茶花和大豆,该有的科技除虫设备也一样不少,真正实现不打药不施肥的生态管理方式


这里和大家普及一个科学小知识,植物生长最重要的三个元素就是氮、磷、钾。其实大气中超过70%的含量都是氮,但是如何把氮转移到土壤里却是一个大难题。


廖红教授所在的福建农林大学根系中心的核心技术,就是能为大豆的根系接种发达的根瘤菌,和普通大豆相比能更稳定高效的固定氮元素  ,从而达到更有效的养分供给。而油菜的根系又能够有效的活化土壤里的磷和钾。


油菜根系


最神奇的是,类似茶尺蠖这样的“专业”茶叶害虫,在遇到大豆和茶叶二选一的时候,居然更爱吃大豆。有了油菜大豆这样的生态管理的黄金搭档,即使完全不打药不施肥,茶园的产量也能够有保证。



产量上去了是一方面,但是作为岩茶教室的粉丝,关心的点和Y老师一样永远是那个贪吃的馋鬼,最重要的还是茶好不好喝,这一点我们就要问问福莲偶像级的制茶师傅。




02

帅到不像实力派的制茶师傅



福莲的创始人魏元辰(魏东升)算得上是建国以后的第一代岩茶玩家,早年间收藏了很多武夷山老一辈制茶大师的好茶,如今的掌门人魏莉宁同样继承了父亲对茶的热爱。有了这样的当家人,选择的制茶师傅绝对不可能差,哪怕我们第一次见到这位师傅时差点被他“偶像派”的气质所蒙蔽,交谈后才知道何师傅是位年轻的“老茶师“。


撇开容貌,他就是今天燕子窠山场主人的代表之一,何世安。


福莲嘉叶何世安


何世安是福莲嘉叶的总经理兼制茶师。他从小就在周围全是制茶大师的坏境中长大,玩伴们也都是各个茶厂的年轻茶师。在这种氛围中成长,何世安对制茶有着娴熟的技术和自己的心得。


与老一辈相比,何世安希望在自己做茶的过程中能有更多量化的科学指导,他曾经参与了廖红教授团队的另一项研究,在这项名为“产地影响武夷岩茶品质的代谢组基础”的研究论文中,廖红教授的团队亚久了1300多份茶青的样品。



得出了一个结论,“传说”中的岩韵在物质上是客观存在的。但是不好的管理有可能让牛栏坑种出洲茶的品质,而好的管理也能让次一级的山场做出更好的品质。


何世安说,燕子窠的茶就是如此。



“燕子窠这个山场虽然在传统的正岩产区内,但是坦白的说算是二级地段。如今通过现代生态化管理,茶汤的纯净度和甘甜度方面都有了非常明显的提升,和许多核心产区相比也并不落下风。”



听到这里我问了一个情商很低的问题,“那为什么福莲之前的产品里并没有推燕子窠的茶品呢?”


何世安一点也不尴尬,反而特别耿直,“谁知道大大要来这里视察啊,之前我们推出福莲的高端产品山场志里就有燕子窠的产品,而且选择的是燕子窠里最好的位置,纯手工制作,只不过那时候燕子窠太没有名气,我们都叫那片山场是并莲峰。”



这里Y老师补充一个题外话,虽然福莲嘉叶的茶品在市场上发声不算多,虽然能接触到这些茶的人也不算多,千万不要以为燕子窠是一个二级山场他们才如此不加以推广,而是他们“把玩”的性质远大于“市场化”的心态。


每年经手何世安还有些许牛栏坑、慧苑坑、鬼洞什么的同样是一视同仁,这种不紧不慢状态下分享给你的茶,才是真正自带“慢下来”的灵魂。




03

燕子窠的冷落与火爆



说起来大大是真的爱茶,这几年去过不少茶园视茶,独独只有武夷山这片茶园留下了自己的名字,这也算是武夷山独特的山场文化带来的差别。


大大在这片茶园里指示茶人们,把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文章做好。而山场文化是武夷岩茶文化中重要的一个部分。比如燕子窠这个地方。



窠是武夷山这个地方描述地形的一个专有名字,是形容鸟兽比较多的山坳,说来也怪,好像名字叫窠的,大多数都出好茶,比如竹窠,斑竹窠等。


燕子窠在景区的西面,九曲溪以北,三仰峰西南麓,离我们所知道的最近的一个网红山场古井,直线距离不到三公里。


燕子窠老茶地北斗


何世安带着我们从网红水泥道一路上山,这条路也是廖红教授选中燕子窠进行试验场地后由福莲出资修建的。


何世安告诉我们,福莲的茶山主要在靠路右手边的山坡上,延绵六七个小山坡,虽然仅仅隔着一条小路,但是路左边和右边的土壤结构还是很不一样。


山包上的土壤结构呈现出明显的沙砾壤的结构,在表面腐植质的覆盖下,是带紫色的砂砾岩,这个和许多正岩一级核心区的土壤结构类似,符合茶经上说的“腴且坚”的要求。就像廖红教授的研究成功表明的那样,土壤结构其实是岩茶山场文化的物质基础。



聊起岩茶山场文化的另一个基础老茶厂,何世安则显得有点惋惜和痛心。他带着我边向上攀爬,边和我们聊起来。


“燕子窠背后的这座丹霞地貌的山峰就叫并莲峰,半山的岩隙中有一座始建于唐代的老道观,鼓子道观。”在岩茶鼎盛的时候,这里有内鼓子和外鼓子两个岩厂,周围的老茶地也有很多。



福莲现在也有一些燕子窠附近当年垒石而成的老茶地。


燕子窠老茶地


武夷山申遗以后,对景区内的房屋实行了统一搬迁,这些老茶厂就荒废了。


燕子窠附近荒废的老茶园


我们沿着岩层的缝隙,胆战心惊的爬了十来分钟,终于站在了这片老茶厂的遗迹上,周围清晰可见当年做茶的焙坑,马门这样的遗迹。



老茶厂的遗迹就在并莲峰的摩崖石刻之下。


并莲峰老茶厂


这段篆刻于明朝嘉靖年间的摩崖石刻被保护的很好,老茶厂的残垣断壁则已经摇摇欲坠,与山下已经成为网红打卡的山场不同,这个老茶厂几乎没有人来。何世安惋惜的说,其实武夷山的这些老茶厂遗迹也是茶文化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老茶厂内的焙坑遗址


他看了看这些遗迹,感慨的说,“希望借着这次燕子窠的春风,不说能把这些老茶厂恢复起来,至少能够保护起来别让它们彻底消失,也是一件好事吧。”


至于这个帅气的不像“实力派”的制茶师傅做出来的燕子窠到底有多么的如沐春风,四月第一份适合治愈的滋味,我们明晚见!













福莲嘉叶燕子窠的三泡茶


2021年4月2日明晚20:30

 全网独家 限量200份 















-END-





有私事可私聊课代表

微信ID:kedaibiao0303


或者学习委员

微信ID:xuexiweiyuan111



随机翻牌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