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专业术语,收藏起来,学会就是专家!

  • 追寻先贤足迹
  • 2021-06-11 23:31:50


唐人张守节曰:“六月三伏之节,起秦德公为之,故云初伏,伏者,隐伏避盛暑也。现在正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间段。高温、闷热、潮湿,让人透不过气来,三伏天时要注意做好避暑工作,休养身心,所以提倡大家夏天喝岩茶。夏天喝岩茶好处也不少:


1
暖暑消暑、祛湿降火


现代人在夏天恐怕都离不开空调和冷饮,但是对于一些脾胃虚寒的人来说,消暑就变得不再是享受。多喝冷饮极易导致脾胃滞郁、食欲不振。此时用岩茶代替冷饮,可以非常有效的降低和避免中暑


2
开胃健脾、促进消化


《本草纲目补遗》上有记载:“诸茶皆性寒,胃弱食之多停饮,惟武夷岩茶性温不伤胃”,夏天高温使得人体的消化功能减弱,吃油腻的东西容易积食,不消化,多饮武夷岩茶可起到开胃健脾、促进消化、增进食欲的养生作用。



3、降温提神、祛暑解表


炎炎夏季人们都贪凉,长时间待在办公室、商场、居室等开着空调的地方,容易患上“空调病”引发关节炎,此时喝些武夷岩茶能起到排汗、降温、提神的作用,对祛暑解表大有裨益。





4、化解郁气、祛除湿气


夏天天气炎热,雨水充足,特别是南方人经常会感到自己湿气重,阴气也重。而岩茶中含有多酚类、醣类、氨基酸、果胶等,会与唾液产生化学反应,刺激唾液的分泌,让口腔感到滋润,产生清凉的感觉,同时刺激肾脏湿气和污物的排出,维持体内的生理平衡。


回甘、喉韵、生津、高香......


与友人喝茶聊天时,听到这些术语,一开始总有些不理解,对好茶的评价也只有一句:“好喝!” ,有时候难免尴尬。

 

的确,茶的香气、叶底、汤色,喝茶的学问有很多,我们一时半会也学不完。


不如先看看下面这下面这些关于品茶的专有名词,记牢它们,慢慢体会,至少下次喝茶的时候,就不是在瞎喝了。


 1.水味      


 一般形容茶汤滋味的。指喝茶时,明显感到茶味和水的分离、不融合,尤其在咽下之后,口腔中空无茶味的感觉。一般茶水分离的情况,会有两种可能:冲泡不当或者茶叶品质不佳。 


 2.化       


形容茶滋味,多数指喝茶的苦味、涩味在口腔内短暂停留后消失。通常来说,苦味和涩味能在口腔中化开的茶,才算是好茶。 


3.生津       


生津,是喝茶时茶汤中的多酚类等物质,刺激口腔内壁,使其紧束收敛,口腔中分泌出唾液。    



4.舌底鸣泉       


舌底鸣泉,是指喝完茶后,舌下清晰感受到不断有津液大量生成的过程。生成的津液,能使口腔持续保持润滑,带来舒适的感觉。通常品质很好的茶都会带来舌底鸣泉的感受。


5.两颊生津       


两颊生津,是指饮茶后,口腔内壁面颊两侧的部位,能够明显感受到津液不断涌出的过程。一般普洱生茶、乌龙茶、绿茶容易感受到,一般品质好的茶叶,都带有两颊生津的感受。


6.喉韵       


茶汤咽下后,带给喉部的舒适感,或爽快、或清凉、或甘甜、或滋润或多种感受同时产生,持久不断。通常品质好的岩茶、普洱生茶、绿茶等都能带来喉韵。   


7.锁喉       


指茶汤咽下后带来的喉部的不舒适感,或干涩、或麻痒、或肿胀、或有异物感等,也会称为挂喉、叮喉咙。通常带来锁喉的茶叶,其品质会存在严重的问题或缺陷。      


8.回甘       


指饮完茶后,口内感到甘甜。通常回甘与苦味相关连,有“苦能回甘”之说。      


9.苦       


构成茶叶中的苦味成分主要是咖啡碱、花青素、茶皂素,而儿茶素、黄酮类等既呈涩味、又具有苦味。茶的苦味和涩味总是相伴而生,两者的协同作用主导了茶叶的呈味特性。 


10.涩       


涩味是上皮细胞暴露在单宁(即多酚类物质)或明矾溶液时造成的起皱、收缩的感觉。涩味不属于基本味,与苦味有本质区别。



11.毫香      


 毫香通常是形容干茶能明显看到许多白毫的茶叶,在冲泡时散发出来的香气。一般有毫香的茶,原料等级都比较高,而且茶叶一定要有大量的毫毛,毫香明显的多见于新茶。例如白毫银针就会有明显的毫香。     


12.火香       


火香一般是茶叶在干燥时温度比较高,或者在精制时适度焙火带来的。通常浓香型的乌龙都会带有,而炒青绿茶和黄大茶等也会有。火香与高火味不同,高火味是焙火或干燥工艺过度带来的不适气味。       


13.陈香       


陈香一般是形容黑茶、普洱茶等,后期还可以继续转化的茶类在转化过程中,自然氧化带来的香气。       


14.果香       


茶叶中出现的果香种类很多。自然的果香主要是茶树品种和工艺造成的,也有再加工茶是添加外源物或者是窨制形成的,比如荔枝红茶。自然的果香最常见于红茶和乌龙茶。

        


15.清香       


清香多出现于绿茶和普洱生茶新茶。清香和青味不同,清香是能令人愉悦的自然而带鲜爽的香气。青味一般则是杀青不足,带来的令人不适的类似青草的气味。


16.嫩香

       

嫩香是一种清鲜、细嫩的香感,植物鲜嫩部分散发出来的出众香气。一般原料等级高、工艺到位、保存得当的绿茶、黄茶都会有。比如黄山毛峰、信阳毛尖、都匀毛尖等。    


17.甜香    

   

甜香就是在香气成分中能够明显感受到甜味。甜香在红茶中比较容易感受,比如焦糖香、蜜糖香、桂圆香等。其他茶类也会见到,比如工艺精制的黄芽茶也会有甜玉米须水的香气。


18.松烟香  

     

干燥过程中,使用特殊松木等熏烟制作的茶,一般都有较舒适的松烟香。有松烟香的茶有例如传统正山小种、沩山毛尖等。



19.花香   

    

花香的类型很丰富,根据花香给人的感受,将其分为清雅型的花香和浓郁型的花香。自然形成的花香,既有茶树品种的关系,也离不开工艺。     

  

通常以品种为主带来的花香,以广东单丛茶为代表,而红茶的花香,则主要是工艺带来的。还有一种花香,以是花茶为代表,利用茶叶的吸附性,吸收外源花朵的香气。


 20.高香       


一般指香气高扬而且持久,刺激性强。


 21.纯正      


 一般指香气纯净,既不高扬也不沉闷,没有异杂味。 


22.闷气       


是属于不愉快的香气,沉闷而不爽。一般是茶青在烘焙后,未适当摊凉而形成的。 


23.高火味       


是指茶叶加温干燥过程中,温度高、时间长、干度十足所产生的令人不适的气味。   

   

24.陈气      


一般指是绿茶、黄茶类在贮藏过久后产生的陈变气味。    


25.青气       


一般是指茶叶带有鲜叶的青草气。一般是令人不愉悦的,也称青臭气。 


26.透兰       


透兰,是指茉莉花茶中透出了兰花的气味。   


27.细锐       


指茶香高扬,香味仿若有实体、有质感,细腻如丝,令人愉悦,同时给人清晰的感受。



28.显毫       


显毫,指芽尖含量高,并且含有较多的白毫。 


29.脱档


脱档,指茶叶并配不当,形状粗细不整。


30.露筋


露筋,指叶柄及叶脉因揉捻不当,叶肉脱落,露出木质部。


31.块片


块片,由单片粗老叶,揉成的粗松,轻飘的块状物。


32.匀整       


匀整,是指干茶的大小、粗细、长短较为接近一致。   



33.肥壮     

  

肥壮,指茶叶的芽头肥、叶肉厚实,形态丰满。      


34.蜻蜓头      

 

通常是形容乌龙茶的外形的用语。茶坯在包揉时,叶片卷成紧结的圆条状,叶蒂由于肥厚而不卷曲,因而在叶柄较软的部位产生弯曲,俗称“蜻蜓头”。    


 一般是铁观音等叶片肥厚的品质和手工精细包揉才能形成。      


35.泥鳅条       


泥鳅条,一般是形容黑茶条索的词语。指紧卷圆直的茶条,壮如泥鳅。      


36.丝瓜瓤       


多用于描绘黑茶干茶外形,一般是茶叶主脉和叶肉分离,侧脉裸露的样子,很像丝瓜瓤。通常此类情况是渥堆过度造成的。



37.鳝皮色      


一般是形容乌龙茶干茶颜色的用语。通常是干茶颜色砂绿蜜黄,类似鳝鱼皮的颜色。      

38.蛤蟆背色      


一般是形容乌龙茶干茶颜色的用语,是茶叶叶背起蛙皮状的沙粒白点。   


39.三节色      


一般是形容乌龙茶干茶颜色的用语,是指茶条头部淡红色、中部呈乌色,尾部呈砂绿色。   


40.铁板色      


一般是形容白茶干茶外形的颜色,是指茶叶颜色成铁锈红色,深红而且暗,没有光泽。




 41.红张      

 

一般是指冲泡后的茶叶,叶片呈现暗红色。主要是由于萎凋过度,而导致的红边,多是白茶的叶底。


 42.暗杂       


指茶叶冲泡后,叶色偏暗且花杂。出现此类情况,通常说明茶叶品质存在一定问题。       

43.花青       


通常是形容冲泡后红茶的叶片颜色。一般指叶片红中带有青色,或者有青色的斑块,红里夹青。此类情况可能是拼配不当或者发酵不均匀导致的。



冲泡岩茶五大要领

 

1、备具:符合审评用水要求的矿泉水或纯净水,乌龙茶冲泡的整套用具:茶盘、盖杯或紫砂壶(最好是100~150ml的)、公道杯、小杯若干个、烧水的随手泡或电磁炉等等。

 

2、投茶量:冲泡壶具容积的1/2左右。依个人喜好浓淡进行调整:喜淡者(初次品饮者)少些,为冲泡壶具容积的1/4~1/2(投茶5~7克/100ml);喜浓者多些,为冲泡壶具容积的1/2~3/4(投茶10~15克/100ml)。

 

3、水温:需现开现泡,水温以98℃以上为佳。

 

4、浸泡时间:1至3泡浸泡5~10秒,以后每加冲一泡,浸泡时间延长30%~50%。浸泡时间的调整原则为前3~5泡的汤色基本一致,且可冲7~10余泡。

 

5、浓淡调整:根据个人喜好用投茶量多少进行调整,也可用浸泡时间长短来调整。若因浸泡过久、茶汤过浓,也可直接冲兑开水后饮用。冲泡次数与浸泡时间有关,浸泡时间越长,冲泡次数越少。


岩茶的冲泡方式

 

1、用温水泡茶

 

喜欢用温水泡岩茶,请别怪岩茶味道淡。沸水泡茶,原因很简单,温水泡茶,泡不开——内质释放不过完整,茶汤味道淡。

 

只有沸水,才能充分激发岩茶当中的内质。让岩茶叶片的毛孔全部打开。只有门全敞开了,内质大军才会蜂拥而上,浸出在茶汤中,奉献给我们岩骨花香的好茶汤。

 

要知道,岩茶,是经历过高温,经历过焙过火的,并且是反复、多次、持续性的高温焙火。只用温水泡,那起到的激发茶味作用,不就和挠痒痒,完全一样嘛。

 

温水泡茶,水温不足,物质释放不充分,泡出来的效果,当然打折扣。喝温水泡出来的正岩茶,效果就和喝没烧开的养身汤那样,味道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