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小娄”说岩茶

  • 中国茶叶
  • 2021-06-13 13:00:58


在我家附近有家小娄茶叶店,经营各种武夷岩茶,因时常从店门前路过,便认识店老板娄桐友。在他店里喝过几次茶,不仅品出那茶香中的岩韵味,也品出主人好客的人情味和他善谈的知识味。看不出来,这位其貌不扬的卖茶小伙子,也曾拜在武夷山知名茶人徐秋生的门下,学了几年做茶功夫。与他为友一道品茶,三句话离不开字,而许多有关茶的知识,听来总觉得新鲜有趣。他说自己是茶行业教室外窗台下的小学生,对茶略知一二,仅仅是摸索出一点门道而已。



喝茶看色闻香,似乎会喝茶的人都懂,但说法不尽相同。小娄告诉我,岩茶开汤后,水色深,水质浑浊,水面无光泽的茶汤,入口时苦涩不化;水色淡而清澈,水面有光泽,但茶香不丰富,滋味显薄;只有水色深水质清澈,水面又有光泽,茶汤入口时才会唇齿留香,滋味厚实。



闻香,这里学问大,小娄说自己造诣不深琢磨不透,很难说出个所以然。但对岩茶冲泡后的叶底观察和外形分析还是有一些心得,如叶底偏红,叶面无泡状小点的是发酵过透,喝时滋味偏重;叶底偏绿,叶面无泡状小点的发酵过轻,味道稍薄;若叶底红边清晰,叶色墨绿,叶片有布衣厚纹、有韧性,叶脉明显,整体色彩丰富,叶质松软鲜活,叶面泡状小点大小比较匀称,这种茶盖香、水香丰富,滋味厚重但缺乏鲜爽和层次感;而叶面泡状小点大小不匀、多一个少一个的,滋味不但厚重而且鲜爽,层次感极佳。



芽叶外形与岩茶香气和滋味也有直接关系。如茶芽短小,黄条少或没有,黄片多且松散,梗芽连接牢,净重轻的毛茶取样冲泡显盖香,但茶汤苦涩不化、难以下咽;茶芽粗状、紧实,黄条多而且多数黄条叶柄带有枝皮,梗叶脱离多,整体色差明显,松散的黄片少,毛茶取样冲泡盖香丰富,茶汤鲜爽甘甜,入口顺滑,就算是梗叶芽一起冲泡仍有回甘……小娄之所以懂得这些,是因为他没有茶山,常年收购茶青做茶,对不同的茶青形态观察比对,茶做好后,取样冲泡,细细琢磨分析悟出的心得,这些知识都来源于他的做茶实践。


茶青在外行人眼里就是一堆未经处理的茶鲜叶,但对于与茶朝夕相处的小娄来说,细微差别都与它的成品质量息息相关。小娄在做乌龙茶过程中对茶芽和鲜叶的分析,也有他自己的见解:凡叶色艳丽、色差较大的,花青素含量一定较高,略显高香,冲泡后盖香、水香均显花香成分;叶片厚、叶肉隆起的叶片,滋味醇厚;叶片长且软的鲜叶,滋味细腻;而叶齿稀、齿痕深、叶尖尖细的,滋味刺激性大……娄总从一片茶青特征中,就能断定是出自新株还是老树,土壤质地如何。因为新茶叶片开面比较匀称,老树茶叶片开面差距较大,中开面的叶片较多,叶张大、叶枝细、叶距窄。


小娄和香江茗苑茶业大师傅徐秋生(右)观察茶叶生长状况


茶叶品质优劣与自然气候和地理环境密不可分,小娄分析,海拔越高茶的枝叶越长、叶张差距越大,芽叶久久不老。因为高海拔地区光照充足而气温不高,湿度来得快去得也快,所以春芽发得迟,老得慢。这种茶青原料制作乌龙茶,红细梗多,香味细腻。丹霞地貌地区生长的茶树枝叶发得快,老得也快,开面也快,叶片厚薄不一,长短也不一,有大叶片细枝条的形态。因为丹霞地貌地区的空气氧离子含量高,光照由山体、山脉的多样化形成不同的光照时差,湿度也由山体、山脉的不同而不同,而且全天湿度也有很大的变化。在这种条件下生长的茶树,制作乌龙茶时工艺不好把握,成茶有香高水烈的品质特征。


倾听小娄说茶,犹如品茗一般,其味甘爽回旋流溢于心海之中。眼前突然亮开一扇窗,窗外是茫茫青绿的茶世界,丰富且有内涵,让我沉醉其中。原以为自己喝过几泡茶汤,涂鸦过几篇有关茶的文字,想必对茶知晓一二,听小娄说茶,倒觉得自己像个茶行外窗台下的小学生,静静聆听老师的娓娓道来。真正爱茶、知茶、懂茶的人是那些与茶一辈子相守的茶农、妙手回春的做茶高手、潜心钻研精通古今茶学的专业人士。和他们成为茶友,倾听他们说茶,你的心会像春天里的茶园,充满青青绿色,充满蓬勃朝气。

图片来自网络,文章原载于《闽北日报》2018年12月7日第8版


往期精选

● 茶树对土壤氮空间异质性的适应机制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 CO2浓度升高环境下茶树类黄酮代谢调控取得重要进展

● 茶树紫芽中花青素累积的分子机理研究取得新进展

● 什么是茶叶标签标识?

● 谈谈茶园冬季封园

● 揭晓了!2018中国茶叶企业产品品牌价值评估结果

● 习近平五年十一次与外国元首茶叙